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我 的 母 親
文 澹臺少平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著母親發色從黑變得灰白,再變得雪白,我的心里對母親的親情越濃。
母親不再高大,在我身前變得越來越弱,弱的想讓我每時每刻都想保護她。但是,母親仍然堅持著,和父親在建筑工地敲著帶灰的磚,一毛一毛、一塊一塊地攢著錢,夏天汗流浹背,冬天手背皸裂滴血……就是這用血汗換回來的錢,母親竟然眼睛眨都不眨,就將三萬元捐給了敬老院的老人們。看著老人們感激的眼神,母親眼中透射著欣慰地神情。我站在母親身邊,卻愈來愈覺得母親在我心中變得高大起來,甚至須仰視才見。
我的目光越過母親的身影,回望著家鄉那黃土堆砌成的溝溝峁峁,回望著還是年輕姑娘的母親正在走出黃土山梁。
我的母親叫張淑榮,1940年出生于山西河津小梁村。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母親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卻有一顆熱愛新中國的心。在祖國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十八歲的姑娘懷揣夢想,獨自一人離開了家,進了運城拖拉機廠,開始書寫她人生的新篇章。
進入拖拉機廠的母親勤學好問,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時間不長,就在鉗工方面獨當一面,成為工廠的標兵、重點培養的對象、入黨積極分子。
就在母親積極奮進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來臨,在1962年精簡職工運動中。為了減輕國家壓力,母親作為入黨分子,非常堅定的響應黨的號召,離職回家。
聽母親講,她和父親是很小丁的娃娃親,那時,母親才六歲,父親三歲……回家鄉的第二年,母親與父親就完了婚。接著,我們兄弟姊妹們就相繼面世,成為父母親家中的一員。
自我降世,母親的一樁樁、一件件的事跡,積淀成了我的記憶,成了我人生的航標燈。
母親是個熱心腸的人,加上前期在工廠的手藝,在婚后的日子里,十分的忙碌。十里八鄉的鄉鄰都把用漏的鐵鍋、銅壺、鋁酒壺等都送到會焊接的母親手里。焊接,需要燒紅烙鐵——燒紅烙鐵,需要炭火——需要炭火,就耽誤了做飯……常常,母親手里的活計沒有干完,我們放學了。
記憶里,我們兄妹好幾個人經常因為不能吃上正常正點的飯而餓肚子……
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家中已經缺衣斷食,但母親去給了我一次深刻的記憶——母親竟然從外面背回一個流浪兒!
進了門,母親急忙把流浪兒放下,徑直走到正在吃飯的我的跟前,一把從我手中奪去我還沒有進嘴的饃饃——那家里剩下的唯一一塊饃!母親竟然給了流浪兒吃……隨后又把他留在了家里照顧了幾天,滿世界地為流浪兒尋找家人,最終幫他找到了家……
我父親的老師在一次塌方事故中,救下幾個學生,自己卻因為腿受傷成了癱瘓,無人料理。父親對母親說了情況以后,善良母親在以后的多年來一直照料這位奮不顧身的英雄老師。“雖然老師救的是其他同學,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和你爸一定要照顧好他,這條路你記住,等我們有事去不了的時候,你替我們去。”
這句話雖然是交代我的任務,但卻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活著,就要幫助別人,就要把鄰里鄉親當成一家人,一家人相親相愛、相扶相幫,這才有生活的意義。樸實的母親經常對我們說。而給我的感覺,母親就像一株紅燭,燃燒著自己,照亮著他人。
村里人去世了,大多人都忌諱不愿意上前,但善良的母親,就會毛遂自薦幫人穿壽衣。
無論酷暑寒冬,只要有求,母親都會風雨無阻地去幫別人接生,無償提供服務……
大家都說母親的手是雙功德之手,迎接新生命,送往天堂樂!
有一年,村里搭建戲臺,說每個人捐夠五十元就能上功德碑。有個村民只有十塊錢,熱心腸的母親發現后找人借了四十元錢,滿足了他上功德碑的愿望,而且不求回報……
大家都覺得不值得為那個邋遢的人付出,可是母親確實一臉慈祥,因為她愿意成人之美。
還有一年,母親花了一年半辛辛苦苦喂養大了一頭豬,但聽說村里祭天祈雨,就直接把豬送去。說是只要能給老百姓祈來雨,她愿意白給……
這就是我的母親,樂善好施的母親,會為祈雨而獻上養了一年的豬,也會為一個生活窮困潦倒的人上功德碑而借錢資助!
母親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勤儉持家,善待他人。
為了掙錢,母親曾經步行百十里地給人家汽運廠耕地。為了省錢,她白天干了一天的活,還得來回走夜路。
供養我們姐弟四人,父母總是沒日沒夜地勞作著,但經不住人口多,經常是入不敷出。
——每每想這些,我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恩情!
在記憶中,母親借鄰居家的糧食,還的時候總是要多還一些!
她經常說:“借別人一小碗米,必須要還別人一大碗米!”
我結婚的時候,沒有錢,母親也是各種操心,四處張羅。一張白紙條上,記錄到親朋好友那里借來的錢款。
從那天起,我們好似都一下子長大了,也再沒有讓父母在外面借過錢!
還經常幫助鄰村的人,路上碰到人家暈倒在地,又是掐虎口,又是掐人中,還及時聯系家人和醫院。
碰到我們四個姊妹家的孩子考上大學,母親就每人拿一萬,獎勵孩子,不管她多么辛苦,都是一視同仁!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叮叮當當敲磚的聲音依舊在我耳旁響著,母親仿佛用瓦刀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敲擊著黃鐘大呂,時刻提醒著我要嚴于律己、善以待人。
有人對我說,我曾經修過的一條道路20年沒有翻修過,現在因為加寬拆除重修,在重修的過程中,工人們感嘆地說:“這條路質量真好,20年都沒有坑。就是現在不好拆……”我說:“母親對我說,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在創業中就是用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才使得我所有的工程遠超標準,受到使用者的喜愛。這也奠定了我們臺鼎集團公司的文化基石。”
母親,你用你的善良不僅塑造了我的人格,更塑造了堅實的臺鼎之基!
母親。愿您余生永遠快樂!
(編輯 丹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