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新華網北京10月2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王君寶 陳弘毅)當重陽節遇上“國慶黃金周”長假,老年人消費市場是否會“火”上一把?記者采訪發現,今年重陽節消費市場呈現出“實體市場遇冷,網絡市場火爆”的態勢,而對于廣大老年人群體而言,禮物似乎只是“外在”。他們心中想要的,還是兒女在身邊的陪伴。
實體店“沒動靜” 老百姓“挺理性”
1日中午,北京西單某大商場內人流熙熙攘攘。記者發現,今年重陽節恰逢國慶長假,各路商家都在賣力地舉辦各種促銷活動。不過,放眼望去,二三十歲的“黑發人”幾乎一統天下,少數的幾位老人還是在家人陪伴下出來逛商場的。
記者以幫家里老人購買重陽節禮物的名義逛了好幾家服裝店,發現店家針對重陽節的促銷可謂“寥寥”。不少商家表示:“就算是老年人商品的促銷活動,針對的也是年輕人的腰包。”
“老年顧客大多比較節儉,很少會主動購買太貴的商品。另外,老年人也很少主動在節假日出門逛商場,就算重陽節我們搞促銷活動,也是主打‘孝’這個主題,畢竟年輕人是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國慶假期回家,總要給父母帶點禮物也嘛。”一家服裝店的店員告訴記者。
記者還隨機采訪了一些超市,發現每逢春節、中秋節與情人節等引爆“全城促銷”的節日相比,重陽節可謂是被實體消費市場“遺忘”的節日。
而不少市民表示,重陽節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平淡的節日,無需置辦名貴禮物,帶點小心意回家陪陪父母就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四川綿陽市民王萌早早地置辦好了回家的飛機票,在“黃金周”前一天就回到了老家。“我們家的重陽節習俗很簡單,就是全家人一起爬山登高,在一起打打麻將。”王萌打趣道,“工作以后,我還學會了巧妙地‘盡孝’,在打麻將中故意輸點錢給父母,如果掙得多就多輸點,掙得少稍微表示一下就行啦。”
而不少受訪對象向記者表示,帶點小禮物,一盒土雞蛋,一斤好蜂蜜就夠了,關鍵是自己回家下個廚,做幾樣好吃的菜,“又盡孝道,又不怎么花錢,父母還高興。現在國家提倡節儉,這樣很好啊,我支持過個節儉平淡的重陽節,”黑龍江市市民李鵬說道。
網上一片“重陽紅”
實體店“遇冷”的同時,網店卻“火”得很。不知道送父母什么?點開各大國內電商網站,“重陽禮物”“老人禮物實用”“重陽節送禮”等等早已成為近期的搜索熱詞,各種推薦撲面而來。
按摩椅、圍巾、花鏡……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網絡上買不到的。從用的到吃的,從創意圍巾到古香古色的茶具,許多商家還專門為重陽節定制了創意節日禮品,迎合節日消費。
一位售賣電子產品的客服告訴記者,這幾日老年手機的銷量有明顯提升,他們也為此進了不少貨。而在各種標注重陽禮的網店內,近幾日“銷售量過百”的商品并不鮮見。
從商品描述不難看出,網店與實體店商家仿佛“心有靈犀”一般,盡管賣的是老年人用品,但是卻緊盯年輕人的錢包,“營銷”的對象也是年輕人們,“掏腰包體現孝心”成了商家的潛臺詞。
該客服說,這幾天多數的單子,都是孩子給父母購買手機。這樣的趨勢也在其他主打“重陽禮”店內的評論得到了印證:“給父母買,質量很好,贊一個。”
在哈爾濱出差的楊紫不能趕回家鄉和父母團聚。想起之前母親的手機早就壞了,她決定網購一臺寄回家去。“要是帶著母親買,一來她也走不動,二來她肯定嫌貴不同意買,得花好多精力給她做‘思想動員’,還是網店比較方便,”楊紫打算“先斬后奏”,出差回家后手把手地教母親用新手機。
老年人:我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重陽禮”?
78歲的老人郝翠玲這個重陽節提前得知,自己將要收到兒子送的一個護腰墊。這對于常年腰痛的她來說,可謂是正對需求,但郝翠玲似乎“并不買賬”:“我啥也不缺,兒子兒媳每周都來,買這玩意不一定能管用還浪費錢。”雖然嘴上不承認,老人語氣里卻透著喜悅。
但哈爾濱市民張連華則顯得有些落寞。從未結婚的她一生無兒無女,這個重陽節依舊如往年一樣獨自伴著收音機度過。對于禮物,她顯得很實際:“自己買點菜、買點饅頭就夠啦。”不過,接到記者打給她的電話,老人卻非常興奮,一下有說不完的家常話。傾聽,對于她顯得彌足珍貴。
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表示:“‘銀發經濟’這幾年逐漸升溫,但由于老年人較為保守的消費觀,勤儉節約的風格使得這個群體難以支撐實體店火爆消費的場面。”
專家表示,正因為如此,實體商家并不會為老年群體專門搞促銷活動。但是,網店針對的多為消費能力強的年輕人,年輕人往往不愿意帶著大件禮物回家探親,所以專門到網店替父母購物則成為老年節上的一種新現象。因此電商無形中契合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前不久,一份《國慶可以為父母做的7件事》帖子在網上熱傳,并擊中了不少網友的“心靈柔軟之處”:“親手下廚為父母做一頓飯;跟父母好好聊一次天;陪父母去親友家轉轉;換掉家里有安全隱患的東西;帶父母去做體檢;與父母拍一張全家福;選個安靜人少的地方帶父母一起旅行。”不少網友表示,其中任何一件都不是能“隔空”完成的事,都需要和父母面對面的用心。
“中國人家庭觀念強,重視親情,而老人最需要的也是溝通和看望。一些養老院規定,為老人繳費必須親自到場而不能使用轉賬方式,其實就是強制兒女回家看望老人。”曲文勇表示,不論市場經濟如何發展,回到父母身邊,感受團圓的溫馨,這也永遠是老人最需要的‘禮物’。”曲文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