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我 欽 宗 慶 后
作者 王超逸
一代儒宗宗慶后老人走了,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他已是一位歷史人物,蓋棺論定,我們應該怎樣理性、客觀、冷峻地回望他。他的意義,他的對于南陽的意義、對于中國民營經濟的意義,對于傳統行業的意義,對于中國管理變革的意義,有怎樣的影響?他的精神遺產與傳統文化是怎樣的關系?有哪些經過時間的淘洗,會留下永恒的價值?
說來慚愧,我對宗慶后這位老人的關注很少、很晚,直到他前幾天去世,才引起我冷靜、深沉、系統的思考。
南陽近年來經濟發展向好,從高質量、一體化的趨勢來說,正蓄勢待發。從政府到社會各界,都期盼南陽經濟發展有一個旺盛的勢頭。但是總體來說,南陽從經濟總量到轉型到高科技到經濟的外向度,都未盡如人意。南陽的大個企業不多,知名企業只有“牧原”、“龍城鋼鐵”兩家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有點名氣的企業影響所及,也不過在半徑50公里以內,與天下之才、四海之才相比,也僅是50公里之才。這只是一種現象,其背后的本質是沒有大個企業家。
大個企業是由大個企業家塑造的,而大個企業家的內涵主要是由素質、自覺、境界決定的。宗慶后無疑是一面鏡子,是架望遠鏡,又是架顯微鏡,照出了世態萬象。現在,世人熱議的是他的事功。他的事功主要有這樣四個突出特點,一是公司不上市,二是四十五歲以上員工不辭退,三是傳統行業做到了中國首富,四是不移民。這四個維度所指向的本質是什么?
企業就是企業,人就是人。他把企業當企業做,把人當人做。既把自己當作人,又把他人當作人。
企業的本質是什么?有人說是善于決策,敢于擔責,資本運營,使資本保值增值,守護資本的屬性,對資本盡責,對社會盡責,對生態環境盡責。也有人說企業最大的秘訣是效率,還有人說企業家就是那些愿意把變革視為機遇,并努力開拓的人。
娃哈哈說到底就是一瓶飲料,主要原料是水,就這么簡單。現在,社會上關于水的飲料不計其數,所編造的關于水和飲料的故事神乎其神。百姓日常的消費離不開水和飲料。奇怪的是,我至今不知道關于娃哈哈的傳奇故事。它所有的故事都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既沒有驚世秘笈,也沒有驚人的傳奇。可是,世人回頭看,他的四個維度看似平平淡淡,實則蘊含著無窮奧妙,這就是“素質”、“自覺”和“境界”。
作為娃哈哈的靈魂,宗慶后已經不是董事長、資本持有人、大股東,也不是社會各界給他的那些虛頭巴腦的光環和榮譽,他所積淀下來的只是一種素質概念。
“宗慶后”是鄧小平同志開啟的改革開放航程中的一葉顛簸的小舟。他是位老辣的水手,帶領他的團隊,帶領這葉小舟去中流擊水,逝者如斯,歲月如歌,由小舟變成了巨輪。而今,這艘巨輪還在驚濤駭浪中,在搏擊風浪。可以說,他從離岸的第一竿開始,從他蹬三輪沿街吆喝叫賣開始,就承載了明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最終他完成了他的事功,完備了他的人格,這是用行動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一位從最底層闖出來的一代改革企業家的自覺。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是淘汰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文明經濟。它有它固有的游戲規則,有它的兩面性,用理論概括就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但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則又有它嚴格的界域,懂得和駕馭它的界域就獲得必然和自由,僭越了這個界域就被淘汰、被懲罰,所以歷史上留下美名的、立得起、立得住的企業家,都有其本質內涵。遠的不說,自民國以來回望近百年民族經濟發展史,政府和人民給予了愛國實業家盧作孚、范旭東、榮毅仁、霍英東以應有的歷史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世人對宗慶后、任正非、張瑞敏、曹德旺、繆雙大給予了最高的敬重和尊崇,而對許家印、陳峰之流給予無情的鄙視和唾棄。智巧的資本者無論怎樣化妝,怎樣編造神話故事,在歷史的鐵的規律面前,總是現出丑惡的原型,哪怕你是來自猶太人的資本大鱷!
社會有最低道德公理,這就是文明的尺度。社會上有良知的公民并不仇富,不仇官,也不笑貧。雖然至今社會上還存在有不公平現象,但是政府在逐漸改變這種狀況,人民給予期待、寬容和支持。黑是黑,白是白,黑白分明;涇是涇,渭是渭,涇渭分明。
宗慶后沒有豪言壯語,至今我回憶不起他一句流行的格言警句。他是一位篤誠的人,一位厚德的人,雙腳踏在華夏大地,頭頂著天,腳踩著地,通天拔地,脊梁骨直立,這就是他的境界。
宗慶后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南陽有杭州娃哈哈公司的分公司,娃哈哈有優秀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企業信仰。也就是宗慶后的精神、靈魂和氣象,它在無形中就被傳遞給了南陽大地。但是南陽的多數企業主熟視而無睹,日用而不知。南陽的部分企業主還在爬坡邁坎,守住底線,奮斗探索,這是首先應予肯定的。但是,中小企業主的通病和惰性是貪婪與虛偽、奸詐與機巧,這是一切不上路小業主、企業主、資本主的標簽,恐怕也是南陽企業缺乏大個企業、缺乏大個企業家的病根。冰凍三尺,豈非一日之寒?恐是多因一果所致。哇哈哈誕生在浙江杭州,江浙文明與楚宛文明差異巨大,此是后話,此文暫且不做剖析。世人的盲點往往是知遠不知近,知古不知今。南陽人不遠千里到武當山、到九華山、到普陀山、到五臺山、到峨眉山、到青城山,去尋佛、求仙、問道,豈不知佛、仙、道就在心里,圣人就在身邊,金鑰匙就在身邊,所謂舍近求遠,勞而無獲。
宗慶后走了,他又在我的眼前。我遠遠地望見他挺直的脊梁,穩健的步伐走在前面。
我欽宗慶后。
(編輯 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