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主題歌:
天生日月
地養山河
父母生養我
草木榮枯
花開花落
祖輩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烏鴉猶反脯
少小無憂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兒苦。
世間百善孝為先,
人生千般順為福。
忠孝立國興家邦
中華禮儀傳千古
百善之首孝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簡單的回報,而是一種天倫親情的體現和表達,是人活著的意義的一種價值。重溫二十四孝,不是讓我們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過這些故事去領略一下孝的精神,繼承孝的傳統美德,在新形勢下煥發新孝德的光彩!
臥冰求鯉——王祥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冰上,臥冰模尚存。”
說的是晉朝有個叫王祥的,寒冬臘月在河上臥冰,以體溫解冰凍,為繼母撈鯉魚解饞醫病的故事。
王祥,字休征,晉朝人。王祥是個大孝子,由于他德行天下,所以后來晉朝皇帝就封他為太保。太保,你知道是多大的官兒么?就是監護和輔弼國君的正一品官。后來,王祥老了,感到身耄疲累,工作中有點力不從心,便乞求皇帝給自己降一降官位,皇帝死活不允,后來在王祥再三再四的乞求下,皇帝才不得不忍痛割愛下詔,將其降為睢陵公。
王祥小時候很苦,他出世不久,生母就不幸病逝。起初,父親對王祥也是很疼愛的,吃、住、行處處都為他想的很周到,甚至顧奶媽悉心照料小王祥。直到后來,有一天父親為他娶了個姓朱的繼母,對王祥的關愛態度這才逐漸改變了。朱氏原為妓女,生活放蕩,恣意任性。她好吃懶做,把個小王祥就當小傭人一樣使喚。就這,還常常在父親面前說王祥的壞話,以至父親對王祥也越看越不順眼,甚至拳打腳踢。
那一年,王祥才剛剛九歲,早晨,王祥在屋里讀書,繼母突然惡狠狠的喊王祥:“早晨起來不去打柴,卻在屋里摩蹭啥哩!”王祥說:“父親叫我背‘詩經’。”繼母鄙夷地:“哼!挺尸去吧,讀什么‘詩經’!指望你是想成龍呢還是想變蛇?天生的吃牛屎,聞牛屁,打牛屁股學犁地的胚子,還想升官呢發財哩?啊!去,還不快去給我上山打柴去!”王祥無奈拿了砍柴刀和繩子便去了山上。可是,過了會兒王祥的父親從外面回來了,一看王祥不在屋里讀書,心里就老大的不高興,他問續弦(后娶的妻子)朱氏:“王祥呢?”朱氏說:“我哪里知道!你把你那孩子嬌慣的誰還管得了呀!一早起來就跑出去玩。玩,玩,玩!光知道個玩!看他將來能成個啥人人喲!”王祥的父親一聽便火冒三丈:“這,這,這還了得!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叫我找他去!”說著就要出去。朱氏一聽又忙攔丈夫說:“算咧,算咧!娃娃家,跟他叫什么真啊!啊!”于是便暫壓火氣在屋里等著王祥的歸來。
王祥在山上打柴,“咔嚓,咔嚓”,砍了整整一個大早晌,好容易才砍夠一大捆,可他說什么也扛不到肩上。他左一掙扎,右一掙扎,終于扛上了肩,不料,剛一抬腿,一個趔趄便連人帶柴捆,一并滾下山去。王祥躺在地上,一時昏迷不省。等他睜開眼睛掙扎爬起來,一看眼前正好是母親的墳丘。他一看見母親的墳丘便不由悲從中來。于是他搖搖晃晃的來到母親墳前一頭撲上去就嚎啕大哭起來。邊哭邊訴說:“娘啊,你在哪里呀!祥兒受苦你可知道嗎?娘啊,你睜開眼睛看看你的兒子呀!……”他就這么哭啊哭,一個騎毛驢的白胡子老頭路過此地,聞見哭聲便追了過來。他來到王祥的身邊問:“小伙子!你哭什么呀,看你身上咋這么多的擦傷?”小王祥光哭不說話。白胡子老頭望望柴捆說:“那是你砍的柴?”小王祥望著白胡子老頭點了點頭。老漢說:“你是哪個村的?”小王祥指指山下的一個小村莊。
“那,你砍這么多柴背得動?”白胡子老頭望著小王祥心里泛起一陣漣漪。王祥又是不吭聲。不過白胡子老頭子似乎一切全明白了。他對小王祥說:“孩子!走,爺爺幫你馱回去。”說著就扶起小王祥,將小毛驢拉至柴捆旁,白胡子老頭不知怎么一舞弄,柴捆即分成了十字架。他將驢背上墊背整了整對小王祥說:“抬!”兩個人一人抱著一邊,猛一用力便將柴捆搭在了驢背上。
路上,白胡子老頭又試探著問王祥,小小年紀為什么不去讀書卻要上山砍柴呢?也許經過這一番的交往,王祥對白胡子老頭產生了感激之情,便將家里的情況一一告訴了白胡子老頭。白胡子老頭想到人們常說的,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他同情小王祥,一直將柴捆馱到王祥的家門口,幫他卸下這才翻身騎上毛驢離去……
小王祥站在家門口望著白胡子老頭的背影漸漸遠去,這才踅身蔫呆呆地向屋里走去。
父親以為他去玩耍,遲遲不見回來,心里早已怒火填膺了。小王祥回到家里,剛剛放下砍柴刀轉過身,父親便從屋里沖了出來。他一看王祥滿身滿臉的擦傷,衣服也撕爛好幾處,以為王祥與哪個孩兒打了架,心里的火氣便更加突突直躥,上手就聒了王祥兩個耳光。邊打邊罵:“你個不成器的,逛哪兒去了!叫你讀書你卻出去玩什么玩,啊!”王祥正要回話,朱氏走了過來。她攔住丈夫說:“算了,算了。孩子還小,玩會兒就玩會兒吧。”說著,轉過身又對王祥說:“還不快把衣服脫了,讓娘給你補補。”王祥望繼母一眼,心里全都明白了。父親心里的火藥全是繼母給填裝的。他沒吭聲,低著頭進了屋子。
后來父親出外要辦事情,一走出看見那捆砍柴,心里便頓生疑竇。這哪來的砍柴?聯系小王祥滿身滿臉的擦傷,他似乎明白了,早晨可能冤枉兒子了。下午一回到家,他便悄悄溜進兒子的屋里,問了砍柴的事情。小王祥把早晨砍柴前前后后的經過都講了一遍,父親這才完全明白了兒子的委屈處境。他不敢惹那個狠毒的妻子朱氏,可他可以暗中關心體貼自己的兒子呀!
對于父親的關心和體貼,王祥感到溫暖,打心眼里感激父親。對于繼母的虐待,他也從不忌恨,一如既往地聽話、孝順。他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咱誠心待她,總有一天她會悔悟的。人要學會寬容人。
說來也巧,第二年冬天朱氏突然臥床不起。小王祥千方百計盡心盡意的侍候她,端湯煎藥,擦屎抹尿,可她的病總是不見一點好轉。有一天,朱氏突然覺得口燥,吃什么都沒有胃口。她隱隱約約預感到來日不多,心里好一陣恐慌。思前想后,似乎反省到自己昔日在許多事情上對小王祥的不公和虧待,心里有了點小小的內疚。她想吃口鮮鯉魚,卻不好意思開口。因為她知道,時值寒冬臘月,哪里會有鮮鯉魚呀!可是說什么總也按奈不住心頭饞蟲的攻擊,實在忍耐不住,只好把王祥叫到病床前,羞羞怯怯的對他說:“祥兒!娘這幾天不知咋哩,總想吃口鮮魚。可是……”王祥一聽,雖然心里犯愁,可仍然硬著頭皮痛痛快快地答應道:“娘!你放心,孩兒一定想辦法給你弄到新鮮的鯉魚來!”
王祥走了出去。他到山下的集市上轉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找不到一家賣鮮鯉魚的。他問一個常年賣魚的攤主:“大爺!哪里有賣鮮鯉魚的?我娘病了,想吃一口。”那位攤主哈哈大笑道:“娃娃!寒冬臘月,你到哪里去找鮮鯉魚!這不是給和尚要娃嗎?啊?”小王祥做難地:“那,這……就再沒有一點辦法了?”那攤主譏俏地說:“你娃娃有本事,只要能把河面上的厚冰破開,或許還能撈到兩條。否則,除非你到日南交趾國的那些不結冰的河里去撈。”王祥想,對!不管想什么辦法,再難,我都要給繼母搞到鯉魚吃。
第二天,一打早王祥就提了桶到河邊去了。河面上結著厚厚一層冰,王祥踏上河面蹦了幾下,可是一點也沒響動。他到河岸上搬了塊大石頭,“咚”的一下砸下去,只見冰面上濺起幾星冰渣兒。他又砸一下,又砸一下,砸了好多下,每次河面上都是濺起那么幾星冰渣兒。無奈,他蹲坐在冰面上,抓起一把冰渣凝思著,用什么辦法才能將這冰面破開呢?忽然他感到手心里冰涼濕潤,低頭一看,冰渣竟全都化成了水。他好不高興。他想,有辦法了!我脫光衣服,躺在冰面上,用自己的體溫暖冰面,時間長了豈不就會將冰層溶化開嗎?想到就干,他立即脫光衣服,趴在冰面上。他暖啊暖,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身子下的冰面才開始有了積水,只是身子已經麻木,他已似乎失去了知覺。他想冰層到底有多厚,什么時候才能將它溶化透呢?就在他正琢磨的時候,“咔嚓”一聲,冰面裂開一道縫,兩條肥大的鯉魚躍出水面,并把他彈上了岸。他正不知怎么回事,那個白胡子老漢不知什么時候卻站在冰面那個裂縫前,一手抓著一條大鯉魚,沖著他笑:“小王祥!快來,快來!爺爺給你把鯉魚抓著啦!”
說來奇怪,王祥凍僵的身子立馬又熱火起來。他一彈老高,跳到白胡子老頭面前接過鯉魚,情不自禁地望了下冰層裂縫,啊!冰層竟厚達一尺有余!不過,他只愣了下,顧不得多想,從白胡子老頭手中接過兩條大鯉魚,便撒腿就往回跑。
回到家,他立刻就給繼母做了一頓鮮美可口的鯉魚湯。繼母吃著鮮美可口的鯉魚湯,眼里禁不住淌下悔恨的淚水。說來又是個不可理喻的奇跡,自從吃了那頓鮮美可口的鯉魚湯,朱氏那久治不愈的痼疾,居然奇跡般地一天天的好起來。
此后,朱氏待王祥如親生,一家人生活得和和樂樂。
王祥后來被皇上看中,做了太保,后又做了睢陵公。
王祥不計前嫌,以德報怨,感動教育了繼母的高尚品德,難道不是我們今天構建合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美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