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主題歌:
天生日月
地養山河
父母生養我
草木榮枯
花開花落
祖輩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烏鴉猶反脯
少小無憂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兒苦。
世間百善孝為先,
人生千般順為福。
忠孝立國興家邦
中華禮儀傳千古
百善之首孝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簡單的回報,而是一種天倫親情的體現和表達,是人活著的意義的一種價值。重溫二十四孝,不是讓我們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過這些故事去領略一下孝的精神,繼承孝的傳統美德,在新形勢下煥發新孝德的光彩!
乳姑不怠——崔山南
崔山南是唐代的博陵人。博陵就是現在河北省的蠡縣。蠡縣盛產棉花,素有“銀蠡縣”之美稱。他位于河北保定的東南部,是京、津、石的三角腹地。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的越國名臣范蠡功成身退后就曾在這里經商,孟嘗君也曾在此招賢納士。
崔山南,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所以人稱“山南”。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已是耄耋之年,牙齒脫落,兩腮凹陷。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十分賢淑孝順。她遵規蹈矩,每天總是第一個起床,整屋掃院,然后就是領著兒孫、媳婦、女兒們去給婆婆請安,請安后即給婆婆穿衣服,梳頭,洗臉。再然后就是扶著婆婆到廳堂坐下,再從廚房端來專給婆婆做的稀粥沖雞蛋喂婆婆吃。日復一日,眼看著婆婆一天比一天吃得少,一天比一天消瘦羸弱。她非常著急,去找丈夫商量,怎樣照顧好母親,讓她能強壯身體。丈夫也是個孝子,他去請示老夫人:“母親!你老想吃點什么,兒子這就讓媳婦給你做什么。咱家沒有的,兒子可以給你到外面買。”長孫夫人搖搖頭:“不需要。啥也不需要。”媳婦崔唐氏在一旁忙說:“娘!可是你每天只吃那么一點兒,身體也日漸消瘦,這怎么行呢?”長孫夫人笑笑:“這沒啥奇怪的,人老了都這樣。牙齒落光了,啥也咬不動,無論啥吞下肚子都難以消化,怎么能不消瘦呢?”媳婦崔唐氏苦著臉說:“娘!你得想辦法多吃點東西呀!”長孫夫人說:“生老病死,這都是天定的。我都恁大年紀了,土埋脖根了,還用想什么辦法!聽天由命,活到哪天算那天,隨他去吧!”媳婦崔唐氏心里非常難過,她眼前一片茫然地叫了聲“娘”,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回到自己房里,崔唐氏坐臥不寧,她想,老人生兒育女操勞一生,兒女不能讓老人保持老來身體健康,這就是最大的不孝。于是她和丈夫苦苦思索,反復商量,總想找出一個能使老人多吃,而且吃了能夠消化的好辦法來。夜里,她睡在炕上,翻來復去的睡不著。忽然她想起兒媳喂孫兒山南吃饃時的情景,先掰塊饃塞嘴里,嚼呀嚼,直到嚼成了軟面團樣才填到孫兒的嘴里。嗨,她想,婆婆嘴里沒了牙齒,不就是沒法咀嚼了嗎?咱把饃給她嚼一嚼再喂她嘴里,像兒媳喂小孫兒那樣,不就把問題解決了嗎?想到這里,她按奈不住心頭的喜悅,推推熟睡的丈夫:“哎!醒醒,醒醒!”丈夫睜開眼睛,心里極不高興地:“什么事呀,深更半夜的?”她沒頭沒腦地說:“我有辦法了!”丈夫睡意朦朧地嘟噥說:“啥啥有什么辦法?”她喜沖沖地把她剛才的所思所想向丈夫述說一遍,沒想到丈夫冷冷地回了她一句:“虧你想得出來!娘是大人,不是小孩兒,你在嘴里嚼一嚼再吐出來,多不衛生,娘哪里會吃,不罵你兩句才怪哩!”她沒吭聲。又一想,可也真是這么回事兒!
怎么辦?眼看著老太太的身體一日一日的消瘦下去,心里總不是個滋味兒。這一夜她始終沒有睡著。
第二天早晨,她照常第一個起床,整屋掃院,然后領著兒孫、媳婦、女兒們到婆婆屋里去請安。請安后仍像往日那樣給婆婆梳頭、洗臉。然后又將婆婆扶到廳堂坐下。只是這一天她做這一切時總是心事重重的。婆婆長孫夫人見媳婦悶悶不樂,就懷疑她有什么心事。問她:“媳婦兒!這兩天是不是累著了?身上哪里不舒服呀!”崔唐氏緊忙回答:“娘!沒事的。媳婦只是擔心你老每天吃不上飯,身體如何受得了呀!”婆婆長孫夫人笑笑說:“真是難為你了!不過,人老了,活著實際上是受罪哩!就是死了也是好事啊。她自個兒的罪孽滿了,兒孫們也都不再跟著她受連累了,有啥不好呢!”
“娘!你可不要這樣說呀!”媳婦崔唐氏說,“是我們沒有孝敬好你老人家。”說著便鉆進了廚房。
崔唐氏正在廚房為婆婆做飯,小孫兒崔山南跑了進來:“奶奶!你今天給我做什么好飯吃呀?”崔唐氏說:“你別急,等奶奶給你老奶奶把飯做好了就給你做。”小孫兒崔山南說:“你給我老奶奶做什么好飯呀?”崔唐氏說:“奶奶還不知道做什么好,你老奶奶牙齒落光了,什么也咬不動,奶奶正愁得沒辦法,你能告訴奶奶,做個什么飯最好呢!”小孫兒崔山南不加思索地說:“做奶。奶水養人。你看我小山南小時候不是也沒長一顆牙齒嗎?那時候我什么也嚼不動,不是硬靠媽媽的奶水喂大了嗎?”
“啊!”崔唐氏忽然眼前一亮,“我小孫兒說的對呀!奶水,奶水,幼嬰兒哪個不是靠母親的奶水喂養大的呀!”同時她想到自己還有點奶水,何不給它派個用場,拿它去滋養婆母,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于是她又匆匆去找丈夫商議。不料丈夫又是大為光火:“嘿!虧你想得出來!你咋喂?還能將乳頭塞到娘嘴里去?這不是遭踐人嗎?把娘當兒子喂呀?啊?你試試,看娘不唾你臉上才怪哩!”崔唐氏做難了。怎么個喂法呢?弄不好豈不弄巧成拙,倒落罵名嗎?無奈,這一天她仍然給婆婆做了稀粥沖雞蛋,婆婆只吃了一點點。也就在這時候她又一次忽然茅塞頓開地想到,我用白面熬湯,再將奶水擠出來,攪和在面湯里不是就什么也分不出來了嗎?對,就這么來,試試看。這一次她沒去跟丈夫商量,就這么悄悄地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她把奶水擠在白面湯里,攪勻,便急急端了過去。她本想趁湯熱時奶味兒小,也許她就發覺不了。出乎意料的是,長孫夫人剛喝了一口,就燒得吐了出來,忿忿地罵崔唐氏:“啊呀呀,你想燒死我呀!”崔唐氏急回話:“哎呀!對不起呀,娘,媳婦可不是故意的。是我性急,一時忘了燙咧。”說著她又忽然想起,調點糖,甜味兒豈不就將奶膻味兒遮住了嗎?于是她便急忙對婆母說:“娘!讓我給你調點糖,這一攪和就涼了,就能喝了。”長孫夫人沒吭聲,崔唐氏急急返回廚房給湯碗里調了一勺兒白綿糖。她想,這回總該萬無一失了吧!不料,長孫夫人喝頭一口便嘗出了湯里的奶膻味兒。她皺皺眉頭,品咂著說:“媳婦兒,這湯里咋有股奶味兒呢?”崔唐氏忙說:“那是糖味兒,不是奶味兒。”長孫夫人笑笑說:“不,我品出來是奶香味兒。就像我兒子小時候,娘給他喂奶時溢出來的那股味兒。”崔唐氏急問:“娘!咱不管它是啥味兒,你只說這個味兒怎么樣?你愛吃嗎?”
“愛,愛。”長孫夫人邊喝邊點頭,“娘就愛聞這個奶香味兒。”
崔唐氏喜出望外地:“娘!你要愛聞這個味兒,今后我就天天給你調這個味兒。啊?”長孫夫人說:“好,好。天天來這個。”
崔唐氏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她好輕松啊,一臉喜氣,一勺一勺地將碗里的奶湯全給婆婆喂了下去。
從此以后,崔唐氏每天都要擠半碗奶水,將它拌在稀薄的白面湯里。長孫夫人也喝得津津有味。隨著時間的推移,崔唐氏也不斷的給她的湯碗里增加奶汁,奶水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以至后來全都變成了奶水,長孫夫人也竟沒吭一聲。只是全家人立見老太太的身體一天比一天的康健起來。臉上有了紅潤色兒,走路的腳步也較過去硬朗多了!
兒子媳婦們都不太留意,只有丈夫一人覺得有點奇怪。沒見母親吃什么好東西,也沒見妻子采用什么新辦法嘛,怎么母親的身體卻一天比一天的好起來?你看他臉色紅潤,步履硬朗,似乎又年輕了好多歲。他懷著探秘的心情,躡手躡腳地來到廚屋的窗外,透過窗玻璃偷偷向屋里望去,只見妻子崔唐氏正在解衣襟。他睜大驚奇的眼睛望著妻子。眨眼間,只見她將胸脯袒露出來,兩只乳房小山樣現在眼前。他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只是胸腔里一股怒火頓起,婦道人家,袒胸露肚,成何體露!那時候的封建社會,要求婦女“三從四德”,對她們的約束可多了!什么的足不出戶,笑不露齒,走路目不斜視,說話慢聲細氣。哪像我們現在的女孩子,袒胸露背,光胳膊光腿的時尚文明。唐老爺怒發沖冠,抬腿沖進廚屋,掄起巴掌,照著妻子崔唐氏的兩頰,“呱,呱”的就是兩巴掌,邊打邊罵:“你,你,你這是干什么!不嫌丟人!袒胸露腹的,象啥樣子!”妻子崔唐氏眼前一片火花,可是她什么都明白了。她望一眼丈夫,從容不迫地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唐老爺這才恍然大悟。他謙疚地撫摸著妻子,連聲埋怨她咋不早告訴他呢?妻子說:“我不是怕你阻攔嘛!娘的身體不容再耽誤了呀!”
這一天,唐老爺親眼看著妻子崔唐氏洗凈乳頭擠了奶水給老娘拌在湯碗里又調了糖,之后他親手端著湯碗送到母親面前,并將崔唐氏以乳孝姑(姑即婆母)的事兒向母親述說了一遍。只見母親長孫夫人哈哈大笑說:“媳婦兒以乳孝姑的事兒我早都看出來了,只是怕挑明了她害羞,因此就一直沒有說出來。”
就這樣,長孫夫人在崔唐氏的精心侍奉下,身體一直很健康。
不幸的是,一年后,一場大病,長孫夫人便臥床不起。長孫夫人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便把全家老小召集到病床前,將崔唐氏以乳孝姑的事跡詳細講了一遍,之后便拉著崔唐氏的手激動地說:“媳婦呀,娘沒什么能報答你對我的恩德,只希望你的兒孫們,媳婦女兒們都能像你一樣的恭敬孝順你,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人常說,父母是兒女做人最好的榜樣。崔唐氏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影響教育了孩子們。果然,后來崔山南長大后做了高官,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對祖母和母親都很孝順。兒孫媳婦們也像崔唐氏那樣盡心竭力的孝敬老人。正如后人所言:
孝順還生孝順子,
忤逆又生忤逆兒。
不信但看檐前雨,
點點滴滴不差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