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主題歌:
天生日月
地養山河
父母生養我
草木榮枯
花開花落
祖輩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烏鴉猶反脯
少小無憂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兒苦。
世間百善孝為先,
人生千般順為福。
忠孝立國興家邦
中華禮儀傳千古
百善之首孝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簡單的回報,而是一種天倫親情的體現和表達,是人活著的意義的一種價值。重溫二十四孝,不是讓我們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過這些故事去領略一下孝的精神,繼承孝的傳統美德,在新形勢下煥發新孝德的光彩!
戲彩娛親——老萊子
老萊子(約公元前599年一約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楚國人,出生于康王時期,卒于惠王時期。著書立說,傳授門徒,宣揚道家思想。一般認為,道家的先驅為老子,但是老子是誰,千百年來一直是個謎。有人說是老聃,有人說是老萊子,也有人說是兩人學術著作的全稱。 遺著有《老萊子》16篇(一說15篇),漢魏時亡佚。有少數言論在《子書》、《戰國策》等書籍中有所收錄,從中可以管其生平和思想觀點。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傲世巨才,卻不愿“受人官祿、為人所制”,隱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無前479年)發生“白公勝之亂”,繼而陳國南侵。為避亂世,他攜妻子逃至紀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陽,“葭墻蓬室,木床蓍席,衣蘊食藪,墾山播護。”后來,楚惠王自駕車前往,迎接老萊子到郢都出任官職,輔助國政。他謝絕說:“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為避免楚惠王再來聘求,他棄去茅舍,渡過長江,至江陵江南地區棲身,過著“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據其遺粒足以食也”的隱居生活。
老萊子最感人的是他孝養雙親故事。
老萊子對父母極其孝順。他不僅對老人的起居飲食服侍得無微不至,而且只要能弄到的美食美味,都要想辦法弄到來供養父母。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還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興。父母因他的供養,身體很是健康,活到很大年紀。
就這樣,遠離鬧市隱居的老萊子轉眼間也已經70多歲了。
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看著父母這樣擔憂,心想,一定要讓父母高興,別想著年齡。
這年的春天,江南的寒冬剛剛過去,小溪邊的垂柳就悄悄地冒出了嫩黃色的苞芽。
遠處的一位年輕人匆匆走來。
突然他站住了,驚訝地看著前面——
自己敬愛的老師老萊子竟然身穿著色澤鮮艷的五色服裝,手中搖著撥浪鼓,在父母面前像小孩子般跳躍玩耍。已經90多歲的老萊子父母已經笑得彎下了腰。
老萊子母親指著老萊子說:“小萊子,你都70多歲了,可不要摔壞了!”
老萊子像小孩子般搖搖頭:“老爹,媽媽,我還不老呢!”竟然還對父母做個鬼臉,再跑過去攙扶著父母往回走去……
原來,老萊子怕老人老擔心年歲大,才想方設法讓老人高興的。
年輕人欽佩地望著老師,忙跟上去,幫忙老師扶著老人。
還有一次。
在隔壁寫書的老萊子聽見老母親喊叫要水喝,便急忙放下筆,跑去灶臺,將一碗水端來,準備送給母親。
誰知,進門時。老萊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腿和屁股鉆心地疼。
年邁的老父母吃了一驚,正要跑過來看他,卻見他像小孩一樣撒嬌啼哭。
原來,老萊子怕老人為自己擔心,索性躺在地上打著滾并學小孩哭。
兩位老人果然被逗得大笑。他們以為老萊子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就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后人以“老萊衣”比喻對老人的孝順。唐代詩人孟浩然曾作詩曰:“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陳、蔡,楚昭王迎孔子來楚國。孔子外出,遇到老萊子的弟子。弟子返家后,告訴老萊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趨下,示僂而后耳,視若營四海,不知誰氏之子。”老萊子說:“是丘也,召而來。”孔子見到老萊子,向老萊子請教怎樣輔助國君。老萊子訓導他說:“你對世人的痛苦感到哀傷,卻輕視你的作為給萬代子孫帶來的禍患,這究竟是貧乏無知還是無法達到目的呢?與其贊譽唐堯而非議夏桀,不如堯、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貶,反乎自然必有損傷,不安不靜必生邪惡。對人作事從容隨物,故常成功。有什么辦法,你自以為賢能啊!”要孔子改變那種志在經營四海,以賢能自負的態度。從中同時也流露出戒除驕矜,淡泊名利,亡卻好惡,順乎自然的思想主張。他還用“齒、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這些語言,多為各國名家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屬“言道家之用”雖然謀求的不是治國之道,但仍有一定關注社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