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让球胜平负对阵表开|卡梅隆安东尼掘金|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热火vs凯尔特人第五场|世界杯预选赛

電視故事:鹿乳奉親——郯子

2013-06-12-09:15[來源:德孝網][作者:管理員][瀏覽量:2359]

 

主題歌:

      天生日月

      地養山河

      父母生養我

      草木榮枯

      花開花落

      祖輩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烏鴉猶反脯

      少小無憂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兒苦。

      世間百善孝為先,

      人生千般順為福。

      忠孝立國興家邦

      中華禮儀傳千古

 

百善之首孝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簡單的回報,而是一種天倫親情的體現和表達,是人活著的意義的一種價值。重溫二十四孝,不是讓我們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過這些故事去領略一下孝的精神,繼承孝的傳統美德,在新形勢下煥發新孝德的光彩!

鹿乳奉親——郯子

  郯子,已姓,子爵,春秋時郯國國君。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少昊(姓已,名摯,字青陽,建都窮桑,故號為窮桑氏,也稱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領就封于炎地,稱炎國。屬人方。炎,古音亦讀談(Tan),春秋前后,國名多加“邑”字,從而炎國演化為郯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漸趨衰敗,諸侯大國之間相互爭戰侵吞,天下動亂。郯國,雖是區區小國卻頗有名氣,這其中主要原因是國君郯子的政績、才華和仁孝之德,贏得了人心。

郯子還不是國君的時候,就以仁孝著名。

有一次,父母同時患了眼病,臥床不起。郯子請來大夫為父母診治。

大夫掰開父母的眼睛看了看,然后再為二老號脈。

妻子靜靜地站在一旁伺候著,郯子恭立床前,難過地看著雙親。

兩位老人雙目緊閉,躺在床上,全然沒了往日的生氣。

大夫也是閉目號脈,屋里靜得針掉在地上也能聽見。

郯子回憶起兒時在戰亂中隨父母奔走,父母總是將自己放在最安全的地方,等擊退亂兵方將自己帶著繼續走。

那時候,雖然顛沛流離,但一停下來,父親總是先教郯子念書,讀先賢文著,名治國之道。

父親總說自己的家族是國君一脈,將來一定要執掌郯國江山,平戰亂,治國家,沒有能力是不行的。

如今,國家算是安定下來了,郯子也算是殿下了。

然而無情的歲月卻將自己的父母親老化了許多……

“嗯,二老的眼疾還能治,我開一些藥,你們熬熬給二老喝。”大夫睜開眼睛,將父親的手放回床上,對郯子說道“這些藥必須用鹿乳和著喝才行。只是鹿乳難尋,殿下需要費些功夫了。”

“鹿乳?”郯子問“哪里有鹿啊?”

大夫道:“出城山中自有野鹿,殿下派人尋找才是。”

郯子道:“哦……還是我自己去吧,別人我不放心。”

送走大夫,郯子思索許久,就到集市上買了一張鹿皮。

妻子奇怪地問他:“你買鹿皮做什么啊?”

郯子到:“野鹿怕人,我走不到跟前,它們就會跑掉的。我披上鹿皮悄悄靠近它們,它們就不會跑了。”

“哦,夫君真聰明啊!” 

第二天天不亮,郯子就起騎馬出城,往山中進發。在山下,他將馬留在農戶家,徒步上山,尋找鹿群。

山道盤桓,布滿荊棘。郯子艱難地走著,不時地喘氣擦汗。

上到一個山崗頂上,望著四周空曠的山谷,郯子真想歇歇腳,但一想到父母親的眼睛,郯子又鼓足勁往前面行走。

中午了,郯子又累又餓地走到谷底,突然發現一條溪流。他驚喜地跑到溪水邊,洗凈雙手,捧水大口喝起來。

 突然,樹叢中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響過,一只小鹿跳了出來。它看了看郯子,一點也不害怕,然后低頭喝水。

郯子大喜:這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待小鹿喝完水后,郯子跟在小鹿后面,快到鹿群的時候,他取出鹿皮披上,隨著小鹿混進鹿群,尋找母鹿。

仿佛知道郯子要找母鹿,喝水的小鹿跑到母鹿身邊,前腿跪下來,在母親的肚子下面咂吧了兩下,也許因為喝了水的緣故,小鹿又不吃了,歡快地跑向其他地方。

母鹿奶漲得難受,原地轉圈。郯子慢慢靠近,試探著用手為母鹿擠奶。

母鹿覺得很舒服,停止了轉動,安靜地接受擠奶。

郯子抓緊時機,不停地往皮囊里擠奶。

不一會兒,皮囊就快滿了。郯子停止了擠奶,收拾好東西,就想離開。

突然他發現,有兩個獵人在附近的樹叢后面,拉著弓箭正向鹿群瞄準。

郯子趕忙走出鹿群,直起身來,大聲叫道:“不要射,不要射!”

樹叢中的獵人驚訝地看著郯子:“你是誰?怎么和鹿群在一起?”

郯子包好鹿皮,對獵人一輯說:“我是郯子,因為父母雙親俱患眼疾,需要鹿乳治療,我就上山來尋了。鹿是善良的動物,請你們不要傷害他們好嗎?”

獵人很感動,答應不再射殺麋鹿。

這時,有幾只狼伺機想獵殺麋鹿,獵人射傷其中一只,其他狼逃之夭夭。

獵人看郯子是一介儒生,恐其它猛獸傷了他,就把他送出山,并答應天天幫他尋找母鹿,以取鹿乳,伺奉雙親。

這個故事在當時傳開以后,大家都相繼以郯子為楷模,孝順自己的父母老人,郯國民風大好。

 郯子治理郯國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使郯地文化發達,民風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繼續保持下來,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郯子很有才華,有一次在魯國被問及官職的來歷時,他侃侃而談:“黃帝以云記事,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記事,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記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龍記事,他的百官都以龍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氏即位的時候,恰遇鳳鳥飛來,因此他的百官便以鳥記事,百官也以鳥命名。如鳳鳥氏掌管歷法,任玄鳥掌管春分、秋分。玄鳥就是燕子,它春分飛來,秋分飛去;任伯趙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趙氏就是伯勞鳥,它夏至開始鳴叫,冬至停止;任青鳥掌管立春、立夏。青鳥就是鴿鸕(gelu),它立春開始鳴叫,立夏停止;任丹鳥掌管立秋、立冬。丹鳥即雉,它立秋來,立冬去。祝鳩氏掌管司徒。因為祝鳩氏非常孝順,就讓他掌管教育了。從顓頊之后,因無法記載遠古時代的事情,就從近古時代開始記錄。作為管理百姓的官職,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來命名,而不像從前那樣以龍、鳥命名了。”

    滿座人無不佩服郯子的學識淵博孔子當時年二十七歲,在魯國做個小官,他聽說了郯子這番話之后,就前去拜見郯子求教,“見于郯子而學之”。韓愈《師說》中“孔子師郯子”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廟內的《圣述圖》內有一幅插圖叫《學于郯子》,講的就是“孔子師郯子”的故事。孔子“問官”之后,不久就告訴別人說:“我聽說‘天子那里推動了古代官制,但有關古代官制的學問都保存在四方的蠻夷小國’這話很對”。“問官”這個與郯國有關的歷史典故,二千五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珍視,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 和遠古民族演變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