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楊存來
甲午春節,央視新聞熱播《家風》話題,國人踴躍參與;元宵節后,光明日報又發征文啟事,城鄉稿件云集。綿綿甘霖,潤物無聲,神州將綻新綠。熱血沸騰,心潮激蕩,遂以此賦抒敘。
家風,何之謂也?此乃家門之內飄逸而出的治家育人之風氣,為一個門第、一脈宗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本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素養之家族文化風格。其形式有家訓、家書、家戒、家規、家范、家教及懸于廳堂之牌匾,貼于門楣之楹聯,置于書案之座右銘,刻于牌樓之縱橫幅等數以十種之多。其姓氏有周公旦之《誡伯禽書》,諸葛亮之《誡子書》,唐太宗之《誡皇屬》,顏之推之《顏氏家訓》,司馬光之《訓子孫文》,朱伯廬之《朱子家訓》,袁采之《袁氏世范》,鄭太和之《鄭氏規范》,曾國藩之《致子侄書》,李毓秀之《弟子規》等數以百家之眾。尤以《誡子書》顏、朱《家訓》,李氏《弟子規》影響深刻,流傳久遠。其內容有淡泊名利之情操,學習才藝之勤勉,選擇朋友之謹慎,珍惜絲縷之作風,旁及善良孝順、賢惠溫和、謙讓恭敬、勤儉廉潔等數以千篇之巨。其名言警語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聞大論,志則宏;聽至言,心則固”;“見賢思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勤儉持家”“耕讀傳世”、“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等數以萬言之豐。正所謂: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祖之風,山高水長。
家風,何義之有?家風傳承至關重要,正如《大學》中的“致知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養性,修齊治平”。家風淳,則家族瓜瓞不絕;家風邪,則家族分崩離析。家風,看似無形,然則有力可感:或強弱,或動靜;有聲可聞:或高低,或悅噪;有色可觀:或明暗,或清濁;有味可嗅:或濃淡,或香臭。家庭乃社會之細胞,家是國之基,國是家之合,善良的家庭是社會和國家隆盛之本。家風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道德力量,濃縮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形諸文字,言傳身教,代代相襲,源源不斷,體現著民族主流的價值判斷,講家風就是講文化。樹立端正家風,傳承優秀家規,遵循良好家訓,就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意義深遠重大。縱觀歷史,大凡品德高尚、事業輝煌者均出于家風良、家規正、家教嚴、家學深之門。他們心本善,行本正,在家庭孝敬父母,是好兒女;在學校勤學上進,是好學生;在社會,奉公守法,是好公民。象“裴氏家族”、“錢氏家族”,延續千余年,世有才俊涌現,代有賢達輩出,他們小之乃家族之幸,大之乃國家之幸,社會之幸。目前黨風、政風、社風逐漸好轉,百姓稱贊,加上良好家風的打造,必將加快社會風氣的好轉。當今重提家風,就是在:回歸傳統,挖掘智慧,重建道德,振奮民心。
家風,何以樹之?余之管見,途徑有三:其一,增強家風意識,提高家長素質。家風樹立重要責任在于家長。家長首先要意識到家風樹立具有家教的啟蒙性、長期性、情感性、感染性、表率性。家長要以愛心敬老,以真心孝親;待人以真誠,待事以勤敬;心地要和善,家庭要和睦,真正做到孝正家規,仁和眾志,善行世道,德布人心。其二,制造家風輿論,提升認識高度。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把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視為國家之風氣;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視為社會之風氣;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視為公民之風氣。三個層面既是目標、理想,亦為未來之愿景、風尚。抓家風建設先從公民之核心價值觀抓起,逐漸形成良好民風,從而帶動文明社風。其三,交流家風文化,形成社會氛圍。城鄉社區創辦家風學校,機關單位舉辦家風講座,黨員、干部、教師帶頭暢談自己家風,交流治家育人經驗,廣大群眾共同參與,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形成生動活潑趣味濃郁的社會氛圍,促推社風好轉。拭目待:家風良好,民風健康;社會和諧,國脈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