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清明,是我們掃墓的日子,千百年來所遵循的傳統。
這一天,我們會不遠千里回鄉祭祖。一個個墓園里,煙霧繚繞,人頭攢動。一些墓裝修豪華,個性鮮明,生者希望逝者在天堂享受極樂世界。但也有一些墓園,它們有的年久失修,墻殘垣破,字跡斑駁;有的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鮮有人往;也有的雖就在身邊,但曾是歷史“禁忌”,漸漸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這些墓園靜靜地臥在大山深處成昆鐵路的路基旁,千里中越邊境一彎彎的山坳中,重慶沙坪壩公園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里面長眠著年輕的鐵道兵戰士、年輕的解放軍士兵和年輕的紅衛兵少年……
這些戰士、士兵和少年的墓園都告訴我們了一部浩大的新中國歷史里復雜而真實的片段。然而這些亡靈的親屬或許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親人長眠于此,或許因為付不起昂貴的旅費而無法前往。漸漸地,這些墓園變得越來越冷清。當它們與周圍的山阿相融時,死難者和他們所在的年代已經與當今的光鮮和時尚“格格不入”。
歷史教育的缺失或者是一種“拒絕回憶”,便形成了對這些墓園的遺忘。我們非常善于談成就,但往往忽視了成就背后的苦難;我們也經常提起一百多年來遭遇的創傷,但也往往回避曾經的歷史“污點”。
歷經苦難才有向上登攀的動力,自省“污點”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中國今天每一滴的進步就來自像成昆鐵路上每一顆道釘的積累,中國贏得經濟增長黃金發展期也正是來自于30多年前以戰止戰的決心和豪氣,中國展開改革開放宏偉畫卷,走向民主與法制更是來自于對不堪回首的那場浩劫的深刻自省。
當今的中國,每天的財富積累非常驚人,與各國的交往頻繁而深入。然而和發達社會相比,中國遠沒有達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程度,人們也未必能體會到某些專家所測算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了62.5%這樣的直觀感受。但對比當初,我們會發現,肚子變大了,血壓也高了,改革的魄力卻小了,原來的大踏步變成了小碎步,周邊有各種羈絆阻礙著改革。
于是清明,真的可以去看看這些被遺忘的墓園。佇立在那里,我們會更加堅信所走的路是對的。這條路,我們走了30多年,雖然腳上磨出了泡,但還遠沒有功夫坐下來抽袋煙去欣賞路邊的風景。面對各種阻滯,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是時候該甩開膀子了。
想起美國百年歷史的阿靈頓國家公墓,再來看看這些蒿草叢生的墓園,我們真的應該有羞愧之心。中華民族有著“青山處處埋忠骨”的傳統,但也講究死者為大。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有其應有的價值。即使是在1960年代末武斗中慘死的懵懂少年們,也都是每個生命在這個國家歷史進程的刻度上留下的血的印記。
每一座墓園,它們的存在始終在提醒,忘乎所以的恣意早晚會讓我們難堪,臉上的輕浮也最終會讓我們坐困愁城。
記住一段歷史,我們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溫度,也就會堅守一種信念和價值,更意味著一種進步。
保護好這些墓園,不要再留有遺憾,當亡靈省親的時候,他們可以很從容地找到回家的路。
下一個清明,我們再來看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