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2022年8月27日,中國南陽?首屆中華父親節活動在南陽麗都花園民族飯店圓滿舉辦。 該項活動旨在喚起世人感恩父愛、銘記父母恩情,抵制西方文化侵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本次活動由河南省建設文化協會、省先進文化研究會、中華母親河文化委員會、中華父親山文化委員會主辦,鄭州泰軒文化旅游公司、南陽瑞祥國學養老服務中心、麗都花園飯店承辦。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孝”是傳統美德,也是家風。中華民族歷來重“孝”,“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孝親思想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代代相傳。 中華父親節是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孝道文化、踐行中華孝道文化,喚醒對父親的崇敬之意,牢記父母養育之恩、教育之恩。同時,喚起人們紀念先祖、紀念先賢、崇敬先烈,時刻牢記著中華民族的根之所在,時刻牢記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而英勇犧牲的父親們,以及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做出偉大貢獻的父親們。 據了解,早在抗日戰爭白熱化的1945年,上海一些愛國人士為頌揚和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發起每年8月8日為中國的“父親節”。選擇8月8日這一天為父親節,更符合中國文化。“八八”和中國漢字的諧音爸爸相近,并且“八八”的兩個八字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是“父”,這既展現了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又蘊含著中華文化尊敬父親的優秀傳統,更體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期間用血與火凝練而成的厚重歷史價值和壯烈精神風范。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偉大的國家,總是在對歷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中華父親節就是要我們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讓中國文化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組委會向聶振弢、李相岑等傳承傳統文化、孝老敬親、樂于奉獻的父親們頒發了榮譽獎牌,并表示以后堅持把中華父親節舉辦下去,引導人們萬眾一心,凝神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在當天下午的論壇上,中華優秀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國潮文化城市形象大使總決賽新聞融媒體總編輯、中網視社會網絡大學副校長李龍飛發表賀詞表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四海名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賀詞指出,“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千百年來一直作為倫理道德之本、行為規范之首,而備受推崇。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孝”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而發展的,而在當代孝文化作為一種最基本的親睦關系,應該也可以發揮它應有的傳承,有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傳統孝文化是在華夏數千年歷史中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中華父親節的設立,對于弘揚中華孝道文化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賀詞希望,全社會都關心關注中華父親節。更期望全體中華兒女秉承先賢明德,傳習儒韻風雅,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做到崇真、向善、尚美,鑄仁愛之魂;踐行敬業、博學、志遠,育君子之人;達觀、樂助、大愛,成棟梁之材。讓我們成為中華文明(孝道文化)的堅守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孝道文化)的傳播者;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孝道文化)的捍衛者!讓我們攜手共同譜寫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首屆中華父親節組委會主任、中華父親山文化委員會執行會長、河南省建設文化協會執行秘書長、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周鷹,鄭州泰軒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士錕,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海燕出版社高級編輯 朱立冬,中華父親山鄭州市中心副主任 張鑫萍,首屆中華父親節組委會、南陽中心執行主任 郭靜和大國良師、南陽師院教授聶振弢,豫菜大師禹建海,南陽退役軍人學雷鋒志愿總隊負責人殷明全,南陽市政協提案委原主任陳啟功,全國勞模、中國烹飪非遺文化傳承人侯榮寶,南陽社區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書記李相岑,南陽敬老文化協會會長張芳,南陽紅色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張亞洲,麗都花園民族飯店董事長陳靜、總經理陳琴,中青視點總編馮清晨,南陽義工聯呂宏慶等近200人參加活動。 聶振弢教授、趙成根教授,著名書畫家李寶玉、吳菲、曾昭成等為活動捐贈了書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