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让球胜平负对阵表开|卡梅隆安东尼掘金|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热火vs凯尔特人第五场|世界杯预选赛

孝道與《弟子規》

2012-08-20-08:48[來源:德孝網][作者:管理員][瀏覽量:2694]

孝道與《弟子規》[1]

李安綱[2]趙曉鵬[3]

(運城學院 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044000)

 

    中國的“國家”概念與西方不同。西方的“國家”叫做“country”,拉丁文的意思是“郊野”、“鄉村”,后來城市化了,就被稱做了“國家”。

    而中國的“國家”是兩個字“國”和“家”合成的。“國”字從“囗”表示疆域,從“或”表示手執兵器,謂用兵器捍衛本民族的疆域就是“國”;“家”字從“宀”表示固定的房產,“豕”表示被馴化了的畜生,謂進入了農耕畜牧社會的相對固定的家庭。后來,大夫的封地稱做“家”,諸侯的封地稱做“國”,《孟子·離婁上》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再后來,合“國”與“家”而指“皇帝”,《東觀漢記·祭遵傳》曰:“國家知將軍不易,亦不遺力。”“皇帝”代表著天下,所以“國家”也成了天下的稱謂,《梁書·賀琛傳》:“我自除公宴,不食國家之食。”

    “國”之概念,無論是“邦國”,是“諸侯國”,是“國家”,是“家天下”,但都離不開一個“家”。“家”之概念,無論是“家室”、“家族”、“家鄉”、“家國”,“家”都是核心細胞。于是,國家之本質不同,則國家之管理亦不同,國家之教育自有不同。中國之“國家”概念既然以“家”為本,那幺國家之管理自然是以家族管理為模式的。這是農耕社會帶來的文明。

    農耕社會是人類進入相對安居時代的產物,需要天文地理、種植畜牧、水利灌溉、風水建筑、季節氣候等一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文明和智慧。而這種智慧之得來不易,需要百千萬年的積累和傳承。要傳承就離不開老人和孩子,于是尊老愛幼的風氣便被強調起來。這就是中華文化當中最最重要的“孝文化”。西方的主流社會進入農耕社會較晚,所以主流文明中并沒有發展起“孝”的概念。所以,“孝”作為家族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說是人類史上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道德經》道德體系研究”項目(07JD720002)成果

[2]李安綱(1959-)男,山西芮城人,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后,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個人會員,中國西游記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

[3]趙曉鵬(1959。)女,山西芮城人,圖書館館員。

    “孝”字從“耂”(老)從“子”,甲骨文寫作“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竞彩足球让球胜平负对阵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