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資訊
德孝家園
了解關注
于揚
李克平生前照片
核心提示|李克平是周口市鄲城縣城關鎮(zhèn)人。2007年,他在山東省淄博市中國第四冶金建設公司華能辛店電廠(下簡稱“辛店電廠”)打工,從事玻璃鋼煙囪內筒安裝工作。當年6月25日,他和其他工友正在施工時,工地突然發(fā)生火災。危急時刻,李克平用鐵鏈幫助另外兩位工友固定在煙囪頂部的避雷針上逃過一劫。而他自己墜地遇難。
事發(fā)幾個月后,李克平的妻子楊秀英才得知丈夫在事故中有救人行為,便四處奔波為其申請“見義勇為”稱號,但奔波八年一直未果。
【事發(fā)】他把生機讓給了工友,自己卻不幸墜亡
2007年春節(jié)過后,周口市鄲城縣城關鎮(zhèn)的李克平,和老鄉(xiāng)吳付賓、彩永躍一起奔赴山東省淄博市,在辛店電廠打工。
當年6月25日下午,他們3人在廠內一處玻璃鋼煙囪上安裝內筒。3時35分,正在150米高空作業(yè)的3人突然遭遇大火。發(fā)現(xiàn)險情后,3人慌忙往下跑,但是下面的火焰和濃煙已經擋住了通道。無奈之下,3人只得返回高達180米的煙囪頂部。
“我們看到上面有一根鐵鏈,就把它拉了下來。但是這根鐵鏈只夠拴兩個人,李克平就幫我們拴在腰部,掛在避雷針上,而他自己則使用普通安全帶固定,隨后大火燒上來,他的安全帶被燒斷,墜落下去遇難了。”昨日,獲救的彩永躍向大河報記者回憶說。
“是李克平把生還的機會讓給了我們,沒有李克平的幫助就沒有我們二人的生還,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彩永躍、吳付賓證實說。
【遭遇】隱瞞真相,沒人愿意提及此事
今年54歲的楊秀英是李克平的妻子。當年事故發(fā)生后,她趕赴山東淄博,在萬分悲痛中處理完了李克平的后事。
直到事情過去半年后,楊秀英才“隱隱約約”聽到有人議論說,彩永躍、吳付賓是李克平救下來的,李克平在事故中有救人行為。震驚之余,她決定再次奔赴山東,“弄清楚此事”。
“剛開始沒人跟我說我丈夫救人了,失火的廠家也隱瞞這件事。”楊秀英說,直到事情過去幾個月后,李克平救人的消息才慢慢傳開。此后,她找到獲救的彩永躍、吳付賓打聽此事,被告知李克平確實把生還機會讓給了他們,且兩人給楊秀英寫下了摁有手印的證言材料。
楊秀英說,在掌握大致情況后,她先后到山東淄博辛店電廠、淄博市安監(jiān)局等部門打聽情況,但“沒人愿意見我,都說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提了”。
【心酸】奔波八年,難討“見義勇為”稱號
自從得知丈夫李克平有救人行為后,她下定了決心要為他討回一個“見義勇為”稱號。“我跑到淄博市,人家都躲著我,我就去山東省的部門,后來又去北京國家安監(jiān)總局。”楊秀英說,其間她因病在家治療一年左右后,又外出奔波,為丈夫討“名譽”。
去年5月份,楊秀英在國家安監(jiān)總局信訪部門的介入下,楊秀英從山東淄博當?shù)啬玫搅艘环荨吨袊谒囊苯鸾ㄔO公司華能辛店電廠煙囪玻璃鋼內筒安裝工程“6.25”事故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中明確提到:“李克平、彩永躍、吳付賓返回(煙囪)頂部,取下鐵鏈子,固定在避雷針上。李克平幫助彩永躍、吳付賓拴在鐵鏈子上,并墜在煙囪外壁,躲避火災。李克平沒有鐵鏈子就用安全帶掛在航空燈架并站在平臺上。幾分鐘后,李克平的安全帶被從預留孔冒出的火焰燒斷墜地當場死亡。”
楊秀英告訴記者,她拿著這份報告,找到了淄博市委政法委“見義勇為辦公室”的邱保軍(音)主任。“他對我說,李克平的條件都符合,但是期限已經過了,沒法申報。”楊秀英說。至此,奔波8年、輾轉多地的楊秀英還是沒能為丈夫討回一個“見義勇為”稱號。 【質疑】條件符合,為何不授予“見義勇為”稱號?
既然官方調查報告明確提到李克平有幫助他人的行為,而且還有證言材料,但山東淄博為什么不給申報“見義勇為”稱號呢?邱保軍提到的“申報期限已過”依據又是什么呢?
幾經周折,楊秀英找到了一本《山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內文第二章第十條規(guī)定:“申請、舉薦確認見義勇為應當自行為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情況復雜的,不超過兩年。” 楊秀英說,如果按照這個規(guī)定,她的確超出了兩年的申請期限。但問題在于,她直到2014年才拿到官方報告,確切得知丈夫有幫助他人的行為。
采訪中,大河報記者多方聯(lián)系山東省淄博市委政法委“見義勇為辦公室”有關負責人邱保軍,對方未接電話。昨日,記者向其發(fā)去采訪短信后,對方回復稱“在浙江學習,下周返回后再交流”。
就《山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關于申請年限的規(guī)定問題,記者昨日輾轉多方,聯(lián)系到了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行政法制處。一名工作人員說“具體(制定條例的)執(zhí)行人出差了,下周一才能回來”,她讓記者下周一或者周二再來電聯(lián)系。 (記者于揚實習生李玉坤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