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让球胜平负对阵表开|卡梅隆安东尼掘金|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热火vs凯尔特人第五场|世界杯预选赛
網站首頁
德孝資訊
德孝故事
專家訪談
活動剪影
藝文薈萃
每日一善
志愿者活動
聯系我們
德孝頭條
為企之德
活動剪影
為官之道
德孝資訊
德孝故事
海外德孝
健康養生
專家訪談
藝文薈萃
會員單位
每日一善
創新創業
德孝家園
鄉村振興
企業人物
商業綜合
志愿者活動
組織機構
關于我們
了解關注
網站首頁
>>
綠色環保
紅歌潮消退!重慶紅歌研究會未通過年檢 會長已不再唱紅
2013-05-04-20:20
[來源:德孝網]
[作者:管理員]
[瀏覽量:2330]
4月11日,重慶北碚公園,一名老人在教唱一首紅歌。2012年4月以后,紅歌潮瞬然消退,只剩下一些老人在廣場、公園堅持,以充實晚年生活。圖/記者倪志剛
原標題:重慶紅歌研究會停擺這一年
曾經以唱紅歌蜚聲全國乃至世界的重慶,一年以前,狂飆突進的紅歌運動戛然而止,紅歌甚至成為一個敏感的話題。除了一些廣場、公園老人們的文娛活動中還有紅歌的聲音之外,紅歌潮水般在這個被稱為火爐的城市退卻。本報記者倪志剛重慶報道
2012年4月以后,紅歌潮在重慶瞬然消退。
這一現象帶給重慶紅歌研究會的直接后果是:兩三個月后,紅歌研究會通過審計,主管部門卻不給蓋章,無法年檢。
紅歌研究會是重慶樹深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樹森和朋友們3年前成立的,成立后迅速參與了大量重慶重大的紅歌活動。
時至今日,紅歌研究會已經停擺近一年。
張樹森說,這一年來,他再沒有涉足紅歌的活動。不過,他知道很多地方都有人在唱紅歌,“這是一種歷史記憶,是歷史的烙印”。
紅歌研究會
“我是對紅歌熱愛,所以才成立紅歌研究會。”張樹森說。
張樹森,重慶紅歌研究會會長。這個創辦了以投融資非訴訟業務為業務主體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律師,與音樂有著不同凡響的緣分——1974年,他從重慶第一期聲樂班畢業,“那個時候,學的都是紅歌”。
2009年,紅歌潮在重慶漲潮,在政府主導下,紅歌一度風行于重慶,以“六進”的態勢進入重慶各個角落:“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廣場、進農村”。
據2010年11月19日《人民日報》載,兩年來,重慶全市開展紅歌傳唱活動12.8萬場;重慶衛視更是全面停播商業廣告,每天滾動播出《天天紅歌會》、《解放大西南》等紅色文化節目,力爭打造“省級第一紅色衛視”。
在一些朋友的倡議下,張樹森跟一幫朋友成立了重慶紅歌研究會,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日期為2010年7月30日,注冊資金10萬元。
他對媒體如此解釋成立紅歌研究會的目的:“重慶很少有平臺,我們要做一個平臺出來。我本來的目的就是想把紅歌研究會作為今后重慶本地的地方文化品牌,而且把它做成帶有全國性的影響效應。紅歌研究會這個主辦權就在重慶,落戶在重慶。”
張樹森將一個小區2000多平方米面積的會所租下了15年,將紅歌研究會的辦公場所放在了那。他的計劃是,以后同時啟動一些其他的文化項目。
曾經的榮耀
一本封面、封底全紅的《歌曲匯編》記載著重慶紅歌研究會曾經的榮耀。這本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頌歌獻給親愛的黨”的紅歌輯,記錄了72首紅歌。
其中36首是有關部門評選出的,另外36首“群眾最喜愛的合唱歌曲”,則是重慶紅歌研究會歷時數月評選出來的。
張樹森說,紅歌研究會成立后,有關部門主動找上來,紅歌研究會迅速參與了大量重慶重大的紅歌活動,如《重慶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唱讀講傳”文藝演出》、《祖國頌》、《團結頌》、《和平頌》等。
那個時候,張樹森“忙得很,一天到晚對演出單位的節目進行審查”。
在這些節目中,紅歌研究會參與的模式主要是策劃、撰寫串詞、指導以及拍攝等方面的一些工作。
張樹森最得意之作,是首屆“中華紅歌會”經典歌曲傳唱回顧展的主題策劃。
2011年重慶舉辦了首屆中華紅歌會,在重慶奧體中心,十萬人參與的紅歌會規模浩大。
之后,有關部門準備編輯一本經典歌曲輯,當時定下的主題是“唱響時代最強音”。張樹森則提出,2011年正好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因此他提出一個主題:“百年歌聲,百年記憶”,從每一個不同的時代遴選100首經典歌曲。這個策劃得到當時有關部門的贊賞。作為協辦單位之一,紅歌研究會又參與了歌曲的遴選。
這本為趕時間來不及印刷、只能直接彩色復印裝訂成冊的歌集,選取了不同時代的經典歌曲,其中以紅歌為主,比如《革命風云》、《保衛黃河》、《國民革命歌》等。
作為紅歌研究會會長,張樹森自己并不參加合唱。他大部分時間是參與策劃、指導。他說自己也不喜歡去歌舞廳,要唱紅歌,就會用樂器伴奏自己唱。
身為重慶市政協委員的張樹森還提交了一份提案:將《紅梅贊》作為重慶市市歌。他認為,《紅梅贊》歌唱的就是重慶的事情,這種贊揚革命者精神的歌曲非常適合重慶。不過,這一提案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響應。
未通過年檢
2012年4月以后,紅歌潮在重慶瞬然消退,各種官方組織的紅歌活動迅速消失,只剩下一些老人在廣場、公園作為充實晚年生活的活動仍然在堅持。
這一現象帶給重慶紅歌研究會的直接后果是:兩三個月后,紅歌研究會通過審計,主管部門卻不給蓋章,無法年檢。主管領導勸他:算了。
張樹森只好就算了。
這打擊了張樹森對紅歌的熱情,對他的生活影響倒不大,他重新將精力全部投放到律師事務所。
2013年4月11日,張樹森告訴記者,這一年來他再沒有涉足紅歌的活動。不過,他知道很多地方都有人在唱紅歌,比如花卉園、楊家坪公園、鵝嶺公園等。
“這是一種歷史記憶,是歷史的烙印。”他對紅歌的解釋是,“紅歌就是歌唱黨、歌唱祖國(的歌曲),歌唱我們的新生活。積極、健康、向上的,和諧的歌曲都叫紅歌。”
“80后唱周杰倫的歌,字都吐不清,我們不反對,但也不能反對我們唱紅歌。”
在他看來,紅歌有很強的生命力,一些紅歌改編后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在里面。“歌好不好,要用實踐來檢驗。留下來的都是經典的歌,是正能量。”
在過去的幾年間,張樹森成為中外媒體追逐的對象。在他律所的官網上,記載著不少諸如“我所律師、紅歌研究會會長張樹森接受澳大利亞記者采訪”之類的消息。
他向這些外媒記者解釋著中西文化的差異:紅,在西方是不受歡迎的顏色,但在中國是喜慶、吉利、健康向上。
他敢于面對記者尖銳的提問。去年2月,網易在訪談中提出社會上有人說“紅歌文化”就是“馬屁文化”。張樹森的回答是:“我本人從小到現在,如果要說拍馬屁,很多人都在笑,他說‘張樹森?’你說其他人他可能還相信,張樹森的缺點就是不會拍馬屁。”
2013年4月,瀟湘晨報記者問他當時引導紅歌政府是否介入太多,他說“這個我也承認”,而對于在紅歌方面的財政開支,他則說不了解。
紅歌潮消退
離張樹森的律師事務所兩三公里之遙的重慶人民廣場,曾以大量排練紅歌演出而著名,這里也曾舉行萬人高唱紅歌的歌詠會。
2012年3月15日,重慶人民大禮堂管理處貼出一張告示,稱要對廣場白天唱歌以及夜間群眾舞會聲音過大的問題“加強管理”,理由是“周邊居民多次向我處投訴,反映人民廣場白天唱歌以及夜間群眾舞會聲音過大,嚴重影響周邊群眾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休息”。
這個告示第二天被傳上網絡,一時關注者云集,被解讀為重慶的一個標志性動作。
2013年4月,瀟湘晨報記者在人民廣場見到了修改版的告示,明確指出不準在廣場唱歌,要唱歌的可跟附近一個社區聯系,他們愿意提供場地。
廣場一個賣地圖的小販說,現在唱歌的少多了,以前一天都可以看到好多撥唱紅歌的隊伍。
當時有媒體報道說,人民廣場“每天下午2點到6點,都會有數百市民自發地聚在一起傳唱紅歌,他們用紅歌描繪生活的變化,展示自己的精氣神,形成了人民廣場的‘紅歌角’”。
最多的一次,是2009年6月18日萬人齊聚人民廣場唱紅歌。這場名為《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的活動,“萬名觀眾自發來到現場,與歌唱家、拉歌方隊齊聲唱起紅歌”。
2013年4月,記者看到人民廣場仍然熱鬧非凡。每到晚上,廣場的榕樹下,便有老人成群在唱歌,其中大部分是老歌。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唱歌主要是因為愛好,前兩年有單位組織,現在是老人自發去唱。
唱紅歌的痕跡依然在很多地方存在。在重慶沙坪公園,刻有紅歌隊名稱的木牌仍然豎在樹下。
紅歌就是歌唱黨、歌唱祖國(的歌曲),歌唱我們的新生活。積極、健康、向上的,和諧的歌曲都叫紅歌。歌好不好,要用實踐來檢驗。留下來的都是經典的歌,是正能量。80后唱周杰倫的歌,字都吐不清,我們不反對,但也不能反對我們唱紅歌。——張樹森這樣解釋紅歌和表達對唱紅歌的態度
轉向與更名
紅歌的消退讓很多演出公司生意蕭條。兩三年前,演出公司提供舞臺、音響、燈光設備的服務很紅火。為承接業務,不少演出公司加盟重慶紅歌研究會。而今,這個演出市場急轉直下,很多公司只能經營轉向。
比較專業的合唱團也曾經是香餑餑,被很多單位邀請代理演出。
重慶北碚區一家叫嘉陵合唱團的指揮李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合唱團是自發形成于8年前。紅歌火熱時,他們經常被各個鄉鎮、單位邀請去代唱紅歌,出場費一般是幾千元。紅歌潮消退后,他們恢復到自娛自樂的狀態。
北碚區另外一支叫縉云之聲的合唱團很有名氣,是重慶2011年6月14支進京演出的紅歌隊之一,那次他們表演的曲目是《紅梅贊》。
一個叫易如國的老人當時曾被媒體高度關注。
媒體報道說,6月7日,易如國老人90歲的母親過世,6月9日凌晨6時許,“他將母親遺體送上靈車,目送其遠去后,掉頭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易如國對媒體說:“這次演出,我代表的是重慶三千萬人民。如果在這時請假,整個團隊肯定會受到影響。從大局出發,我不能拖后腿。”
4月12日,記者在北碚區文化館了解到,這支合唱團是文化館老年大學組織的隊伍,目前正在排練參加一個全國性的文藝比賽。
不過奇怪的是,文化館一位副館長說他們沒有任何與合唱團的聯系方式,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合唱團成員排練完正散開時,卻沒有一個人承認是合唱團的成員。
2011年1月、3月,重慶衛視兩次改版,變身“紅色頻道”,一檔《天天紅歌會》的節目每天準時出現在觀眾面前。這一年,重慶衛視的收視率排名也從2007年最高的全國第4位跌落至23位。
2012年3月,重慶衛視宣布,此前日播的《天天紅歌會》調整為周播,名稱改為《周末紅歌匯》。重慶衛視一名員工告訴記者,此后不久,這檔節目徹底消失。
張樹森也不再關注紅歌,他決定換點別的文化項目。曾經的重慶紅歌研究會所在地的2000多平方米會所,目前正在裝修改造,已經更名為樹森藝術研究所。張樹森的目標是辦一所藝術學校,經營書畫展覽、培訓、沙龍等等。
他巨大的辦公室里,紅歌研究會遺留的物品被收藏起來。大門正對面的墻上,掛著一幅“精氣神”的書法橫幅,非常顯眼。(來源:紅網-瀟湘晨報)
帖子附圖:
[相關新聞]
公安榆陽分局航宇路派出所開展反詐宣傳講座進社區活動
[相關新聞]
喜迎建黨節!延安富恒星公司慶七一暨總部落成典禮圓滿成功
[相關新聞]
陜西府谷老高川鄉:“無名”洗煤廠肆意運作,對面政府單位竟“渾然不知”?
[相關新聞]
山西永濟市介峪口村賄選拉票、惡意貪污?
[相關新聞]
資源局長勾結“礦霸”私挖盜采、充當“保護傘”的反映材料
[相關新聞]
東泰集團永聚煤業礦難家屬悲傷